
对于孩子来讲,好奇心是与生俱来的,从他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就对整个世界充满了疑问。
古人云:“学贵有疑,小疑则小进,大疑则大进,不疑则不进。”作为父母,当孩子提出各种问题困扰你时,假如你不耐烦地敷衍过去,非常可能错失孩子进步的机会。然而,假如引导得当,将孩子们对新事物的好奇心转化为他们不断学习和探索的动力,将对孩子的进步大有裨益。
引导孩子的好奇心有很多办法,其中一个要紧的办法是对孩子说:“大家可以试一试”。这将把问题变成进一步的探索。
当孩子有想法时,积极地与他们一块动手实践。假如遇见失败,一块探寻缘由,然后设法解决问题。
孩子的大脑里一直充满了各种奇怪的为何。有的问题父母真的答不上来,但不要敷衍,也不要感觉丢面子。坦诚地对孩子说:“这个我也不了解,不如大家记下来,一块去查查资料吧!”
将问题记录下来,与孩子一块去图书馆或上网探寻答案,然后一同动脑筋,考虑怎么办这个问题。在你的影响下,孩子也会培养不懂就查资料、找到缘由后动脑解决问题的习惯。
在闲暇的休息时间,可以根据孩子的步调来行动。当你们走在去公园的路上时,假如孩子看到地上的七星瓢虫,蹲下来想看看,不要制止孩子并说:“脏,别碰!大家快去前面看花吧。”与其这样,不如与孩子一块蹲下来,数数七星瓢虫背上有几个圆点。假如孩子不害怕,可以让他们捧起来闻一闻,感受放在手臂上时的触感……面对这种不容易见到的小昆虫,孩子充满好奇心,暂时放手你的娱乐计划,跟随孩子一块察看周围事物的细节,你也能体验到很多乐趣。
对于所有新事物,孩子都想用手去探索,由于只有亲自触碰,他们才能学会更多的细节,对事物有更全方位的认知。
这也是为何在动物园里,很多孩子更喜欢看菜鸟兔而不是老虎。没办法触摸的东西妨碍了孩子对细节的察看,也降低了他们的好奇心。
因此,家里有危险的物品应尽可能放在孩子看不到的地方,而无危险的物品则可以让孩子去触摸、体验触感并察看细节。
为了满足好奇心,孩子需要一个独立的空间进行我们的研究和创造。这个空间并无需非常大,可以搭起一个野营帐篷,里面就成了孩子的实验室;或者在桌子上铺上一块大桌布,桌子下面就成了神秘的山洞。让孩子带上他们的小工具进来,他们可以给你创造出很多新奇的东西。
有时孩子会迷恋某种事物或身份,比如他们看了某个动画片后可能迷上了舞蹈家的角色,爱穿着裙子蹦来蹦去。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学习机会,父母可以带孩子去附近的舞蹈馆看看其他孩子是怎么样学习跳舞的。
可能孩子喜欢树懒,而在现实日常非常难见到它们。那样给孩子买一些有关的贴画、读物,帮助他们更多地知道树懒的生活习性吧!
叶圣陶先生过去说过:“创造千千万,起点是一问。”为孩子创造一个培养好奇心的环境,促进他们在好奇心的驱动下不断学习、考虑,他们可以达成的远远超出你的想象。